桂云花乡位于庄河市西北部305国道46公里处,是大连市碧流河水库上游乡镇,东邻步云山,西与普兰店市俭汤镇隔河相望,南与荷花山、长岭镇岭颠分界,北与盖州市十字街镇、万福镇接壤,305国道、庄茧线市级公路和庄盖高速公路穿越境内。全乡总面积214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之乡。
桂云花满族乡政府驻地桂云花村任屯。全乡辖5个行政村,112个村民小组,2017年末有户籍居民5689户,19349人,是庄河市5个满族乡镇之一。
桂云花乡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为9.1℃,平均日照为2415.6小时,降水集中在6、7、8三个月,平均降水量为752毫米,平均无霜期为186天。
全乡淡水资源丰富。境内大型河流两条,分别是碧流河和蛤蜊河,大连市最重要的水源地——碧流河水库40%水域在本乡境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000立方米。
桂云花乡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作为大连市最重要的水源地乡镇,一直以来将保护生态环境列为本地区的重点工作,牢牢抓住生态立乡理念不动摇,把森林和湿地作为加强水源涵养的三大核心要素,采取有效措施,增加面积,扩大容量,提升质量。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每年造林200亩以上;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和封山禁牧工作力度,引导山区农户发展绿色产业,推动转产致富;关停污染企业,扩大禁养范围,清理整治养殖场。全乡封山育林面积达18万亩,森林覆盖率75%,森林蓄积量达到36万立方米,均划为碧流河水库水源涵养林。区内奇山秀水,山高林茂,集河、泉、山、林、于一体,环境优美。动植物种类繁多,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余种,有100多个树种、1000多种草本植物、200多种药用植物。
桂云花乡文化渊源极深。桂云花乡系历史文化之乡,虽地处偏僻,但历史几度繁荣。早在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生活痕迹,先后发现青龙山、西窑等青铜时代遗迹多处。上世纪七十年代岭东村梨园屯发现国家一级文物赵国春平侯青铜剑。三十年代在桂云花村的黑傻后背,1983年、2003年在蛤蜊河大桥东侧大量出土战国青铜钱币,印证了那个时代的活跃人气和发达经济。上世纪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分别在岭东村杨岚子、横道河村大洼地出土北宋古窖藏钱币,印证当时大辽国与中原经济文化之交融。清中期桂云花满族乡亦属曹、张、丁、白、里等大户满族家族集中居住地。清末庄河八位进士,桂云花有其三,以九如李氏为代表的书香世家为庄河三大文化源流之一。辽沈晚报曾以整版篇幅,题:《辽宁“海瑞”百姓为其建生祠》介绍清癸亥科进士,皇宫侍读、历任建昌等知县李枫林、丙戌科进士巩昌府知府刘珩为官清廉为民传记。
桂云花有得天独厚的水果生长环境,是有名的苹果之乡、蓝莓之乡。寒富、红富士等苹果以及李子、蓝莓等都享誉省内外。桂云花乡自2003年率先大胆引进蓝莓种植,积极建设蓝莓生产基地,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推就了这一主导产业发展,逐渐成为我省蓝莓产业发展基地,蓝莓鲜果曾获中国果蔬流通协会《中国水果金奖》,享誉全国。目前形成了以崔桂线、305国道沿线的蓝莓产业带,主要集中于岭东村、三道岭村、头道岭村,现有蓝莓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其中能提早两个月上市的反季暖棚蓝莓净面积1500余亩。大连森迪、三宝、锦诚、育霆、地源桂航等企业在桂云花乡投资建设蓝莓基地,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营销理念,培植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打造了恒郁、三宝、锦诚、东森、祥云等数个蓝莓品牌,带动当地农民创收致富,吸引了农户主动参与蓝莓产业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