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化工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近年来,我市的化工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业的细分领域得到较快发展,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物流链条逐步优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化工物流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在服务全市化工产业建设、促进安全管理、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四五”时期,大连将全面打造以“大型化、一体化、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国际化”为特征的国际一流石化产业基地,推动全市石化产业实现新跨越。这对化工物流配套服务提出了新要求,给安全、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带来新课题,也对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竞争力提升和发展环境建设赋予新期待。时值2021年中国化工物流安全环保发展论坛在我市召开,记者就我市化工物流行业发展相关话题采访了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少成。
持续提升化工物流服务水平,促进我市化工产业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记者:“十四五”期间,大连将深度开发“原字号”,构筑精细化工产业高地,到2025年石化产业产值规模预计达到5000亿元,对于大连市的化工物流行业意味着什么化工物流配套服务将如何提升从而跟上石化产业发展的步伐
王少成:大连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拥有良好的石化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持续推动我市化工物流稳步发展,码头泊位不断升级,港区储量不断增加,道路运输能力提升,水路转运航线稳定,专项整治集中攻坚,化工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化工物流企业210余家,其中,港口危险货物企业35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161家,水路危化品运输企业17家。长兴岛(西中岛)、松木岛和大孤山等石化产业集聚区港口码头优质。大孤山石化集聚区建有国内最大45万吨级原油泊位,满足全球最大ULCC油轮停泊。化工品储罐数量多,储存规模居东北之首,全国沿海前列。拥有道路危货运输车辆2392台,水路危化品营运船舶63艘,30.5万载重吨。“十三五”时期,以码头装卸、临港储存、道路和水路运输为支撑的化工物流,为我市化工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以完善配套,拓展功能,优化环境,丰富网络为抓手,持续提升化工物流服务水平,促进我市石化产业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港口资源配置。持续推进长兴岛等重要石化产业聚集区物流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油品液体化工品转运、分拨中心、LNG中转及船舶燃料供应业务发展,为打造东北地区化工物流重要口岸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拓展港区储存功能。支持增加化工集装箱堆场、储罐等设施储量与品类,拓展港区储存规模,进一步提升港区储存能力和水平。督促企业高标准建设安全设施,从源头提升装卸储存工艺及设备设施安全水平,全面满足我市化工产业储存需求和发展要求。
三是优化道路运输环境。强化化工品特别是危化品道路运输监管,严把车辆运营准入关,鼓励淘汰更新老旧车辆,加快技术装备升级;深入开展危化品安全整治、成品油市场整治等专项行动,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化工品道路运输发展环境。
四是丰富水路运输网络。支持临港化工园区完善储运功能,助力释放产能运能,保障产业健康发展。支持化工生产加工企业、水路运输企业、临港存储企业产业链协同,物流链优化,供应链提升,加快形成与大连化工产业基地地位相称的化工品水路运输格局。
建设更加低碳及可持续的绿色化工物流,大力推动化工物流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重点提到,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在今年全国两会中也提出了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绿色发展,未来大连将如何助力化工物流行业的安全、绿色及可持续发展
王少成: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十三五”时期,我市化工物流安全建设在健全责任体系、提升监管水平、强化基础保障、培训从业人员、推进科技兴安等方面取得明显成绩。其中,危化品运输车辆已全部安装智能视频监控装置,建立完善了市、县、企业三级动态监督管理体系,并与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联网,实现危化品运输车辆24小时动态监管。同时,我市还建立了外地危化品运输车辆电子围栏,实现在连外地危化品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建设港口危化品安全管控工程项目并投入使用,实现港口危化品日常安全管理、企业地理信息和应急指挥救援“三大融合”,推动我市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迈向数字化、可视化、科学化。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大力推动化工物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绿色发展上做加法,鼓励流通环节推广节能技术,加强绿色物流新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与应用,建立绿色物流体系。在安全发展上做乘法,强化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行业监管、协同执法和应急救援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危化品安全监管水平。
一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化工物流。组织编制《危险货物港区重大安全风险辨识手册与管控规范》,强化风险隐患预防控制体系。构建安全生产支撑保障体系,强化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全过程监控管理。全面完成交通强国暨危险货物港区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试点建设。建设港口重大安全风险监测与管控平台,提升风险监测智能化水平。建设危险货物重大突发事件智慧管理系统,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到“十四五”期末,要实现危化品5个100%目标,即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管控率100%、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100%、港口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监控率100%、营运车辆主动防控系统安装率100%、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年度培训覆盖率100%。
二是建设更加低碳及可持续的绿色化工物流。以“绿色交通”为发展引领,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化工物流绿色及可持续发展格局加速形成。进一步强化外部协同和内部监管,加强与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碳达峰碳中和”等规划要求的协调衔接。进一步优化化工物流装备结构,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持续国Ⅲ柴油货车深度治理工作。进一步推广港口码头岸电,实施优先靠泊、优先通行的优惠措施,推动港口岸电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推进智慧化工发展,鼓励企业广泛应用大数据、工业机器人、5G等高科技手段,打造“从储到运”的一站式服务。
持续优化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环境
记者:大连市作为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港航物流建设保持较快发展,并一直以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为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市应如何提升“两个中心”建设的竞争力及营商环境
王少成: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赋予大连的战略使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高质量建设“两先区”,加快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发展。“两个中心”基础功能初步形成,航运服务功能持续增强,物流服务体系持续完善,航运和物流要素有效集聚,综合服务能级不断提高,大连城市对外辐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2020年10月,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任成员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两个中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力度持续增强。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全力提升“两个中心”竞争力,持续优化“两个中心”建设发展环境,以实际行动服务“两先区”建设,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落实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要求,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一要提升海空枢纽能级,夯实“枢纽港”基础。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巩固东北亚优势航线,开辟远洋航线,加强货源组织,打造东北亚集装箱枢纽港,油品、矿石等大宗货物中转港,LNG接卸港和国际邮轮始发港。加快推动大连航空枢纽服务能级提升,持续优化空港口岸通关环境。
二要整合航运物流要素,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优化港口布局,建设智慧港口2.0,加快实施组合港以及区域港口一体化经营等战略,提升港口专业化、智慧化、信息化水平,优化航线网络布局,提升国际中转能力和区域港航资源配置能力,提升航运物流核心竞争力。
三要构建亚太对流枢纽,打造更加开放门户。推进海港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国家综合运输重要枢纽和沿海枢纽港口,着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中转市场。推进空港对外开放,强化与国际合作,构建一体化运营的国际物流基地,建设航空特色枢纽和东北亚航空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