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丰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
今年9月23日,是我国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从黑土地到洞庭湖畔,从鱼米之乡到昔日贫困山区,记者来到田间地头聆听一首首欢快的歌曲庆贺丰收,感受着亿万农民的喜悦心情,见证一幅幅美好生活的动人画卷铺展在乡村振兴的阳光大道上。
一
【歌声里】“党的光辉照侗乡,乡村振兴干群忙,丰收不忘共产党,幸福生活万年长……”
——《丰收不忘共产党》
【歌中事】“鼓粮囤”
侗家田间,稻谷飘香,歌声悠扬。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平秋镇平秋村,成片金黄色的稻田里,侗族妇女们边割边唱,侗族汉子们打谷挑粮,喜迎节日。
27岁的龙令针趁中秋假期,天气晴朗,帮父母收割稻谷,额头上沁出汗珠。
2014年,龙令针和弟弟都考上了大学。家里由于经济负担重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父母要外出务工补贴家用。
这两年,龙令针对家乡的变化感受很深。龙令针说,鼓起来的不只是家里的粮囤、钱包,还有过上好日子的信心。最近,平秋村建起了“扶贫绣坊”,龙令针的母亲在闲暇时到绣坊兼职,赚钱补贴家用。
“这首歌叫《丰收不忘共产党》,唱进了我们心坎里!”龙令针说,正如歌词那样,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幸福生活万年长”。
“脱贫攻坚胜利,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平秋镇副镇长吴维全说,通过开展种植、养殖等免费技能培训,组织村民外出务工等方式,农民们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歌悠长】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施行,为脱贫攻坚后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亿万农民撸起袖子、卷起裤腿、脚踏实地,努力描绘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二
【歌声里】“如今咱吃饭再也不靠天,机械化科学种田大发展……五谷丰登堆起金山银山……天南地北铺开了美丽画卷……”
——《大丰收》
【歌中事】“聪明地”
东北小村,机器轰隆,一片火热。
在稻田边的高地上,一根装有摄像头的白色杆子格外醒目。“这个叫靶向田间追溯设备,是水稻生长全程物联网系统的一部分。”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富强说,此系统可以对水稻浸种、催芽、育秧、灌溉等进行数据采集和现代化管理。
今年这家合作社种植水稻1.3万亩,预计亩产1100斤左右。这些水稻加工成大米后,消费者扫描包装袋上的二维码,可以通过视频方式看到水稻从种到收的全过程。
“告别‘小镰刀’,用上大机械,农民变‘闲’,地变‘聪明’。”李富强说,春天育苗有智能化育秧车间,夏天喷洒农药、化肥用无人机航化作业,秋收依靠自带导航系统的先进农机,节省了人力,降低了成本。仅一台收割机一天就可收割100多亩,比人工效率提高60%以上。
科技正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基本实现,全省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98%,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
【歌悠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智慧农业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有望改写我国现代农业格局,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三
【歌声里】“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在希望的田野上》
【歌中事】“希望田”
洞庭湖畔,落日余晖,风吹稻浪。
“这些用的是优质稻种,不仅产量大,质量还好,收益自然高。”稻满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光新说,今年是合作社种植优质稻的第5个年头,主要选用了“泰优390”“桃优香占”两个新品种。合作社提供种子和技术,后期以保底价回购,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优质稻1.7万多亩。
在汨罗镇江景村,汨罗市农业农村局的两名技术人员正查看“泰优390”的结实率。根据各家情况,他们向村民们科普如何更好地做到绿色病虫害防控、调整农药和化肥用量。
“强农业,首先强种业。”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戴魁根说,近年来,湖南省加快建设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大批创新平台,从源头出发,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歌悠长】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今年7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强调,要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扎实推进南繁硅谷等创新基地建设。如今,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精心培育下,越来越多优质农业新品种正不断涌现,为“希望的田野”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