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健康文明礼仪
公筷公勺就餐礼
公筷公勺是指将公用的筷子和勺子放在菜盘上,方便就餐者夹菜,但不可以用来进食,进食用自己的筷子、勺子。
为什么推行公筷公勺?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合餐共食是我国的传统饮食方式,大家共同分享一大盘菜肴,这样容易导致致病微生物传播,给卫生安全带来隐患。同一双筷子或同一个勺子把菜肴送到嘴里,带着唾液和可能的致病微生物又伸到另一盘菜肴里,不仅会把某人携带的致病微生物带入菜肴中,还可能把某些变质菜肴里的致病微生物带到其他菜肴里。这样为致病微生物扩散、疾病传播大开方便之门。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然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40-60%,且各地区分布不均,呈家族聚集现象。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通过口-口(共用餐具、洁具)传播,如果家中亲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可能会在合餐的时候发生传播,致使其他家庭成员感染。所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而且经常在外就餐者,也会有很大的感染几率。
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倡文明健康用餐,无论是在饭店与亲朋好友一起用餐,还是在家与家人一起用餐,每一位市民都应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好习惯。
使用公筷公勺
有哪些注意事项?
1. 饭前一定要洗手,最好每人配备一把公筷或公勺,避免病毒通过接触传播。
2.公筷公勺最好与其他筷子勺子有明显区分,便于识别,避免混用。
3.使用公筷公勺后应放回原处。
4.按需适量取食,吃剩的饭菜不得放回。
5.餐后剩余食物打包或分装时应使用公筷公勺。
使用公筷公勺有利于杜绝唾液、飞沫在餐桌上传播,防止“病从口入”,有效阻隔疾病口口传播,有利于弘扬科学健康生活理念。推行使用公筷公勺看似小事,但小事见文明,小事保健康。
知礼守礼
健康有礼
![]() |
![]() |